APP熱潮-新商業模式打造技術創業者的機會.

APP熱潮啟發許多軟體開發者的思路,最近InSide網站舉辦系列文,對APP熱潮深入探討。

原也設計對此新興市場充滿期待,對以下文章也有所共鳴。

 

(本文轉自InSide網站:App 熱潮,誰的機會?Lawrence:新商業模式與技術創業者的機會)

呼應 inside 在接下來一個月想要拋磚引玉、關注的話題:App 熱潮。在談論這個議題之前,其實我想先反問:App 真的是個熱潮嗎?

從媒體關注的程度、從在捷運上觀察到的智慧型手機數量、從網路上談論相關議題的文章數量來看,或許真的是股熱潮,但我認為,對於創業者來說,這股熱潮(hype)終究會過去,有時候我們以為我們在浪頭上,殊不知下一刻就有可能跌到谷底(bubble),甚至更糟的是,有的人只是在觀浪,卻以為自己也在浪頭上。因此,如何把握當下,在這股熱潮過後存活下來,建立一個能確實的為人們創造價值、養活你的團隊與你的公司並持續創新的商業模式,將會是最重要的考驗。

就軟體開發者來說(無論是個人還是公司),現在大家在做的事情,說穿了只是新瓶裝舊酒,以前是大家自己寫程式、寫一寫就開一家雜貨店開始賣自己寫的程式,現在是大家寫程式,蘋果幫大家開了連鎖的超級市場、便利商店,大家為了這個全世界最強大的通路,把自己寫好的軟體放上去賣。

(當然,我談的是廣義的軟體開發者,無論你是網頁工程師、iOS工程師,還是企劃人員、UI/UX設計師、視覺設計師,有參與網路服務開發或是手機App開發的,都可以說是廣義的軟體開發者)

所以,最早大家是在 Windows 上開發各式各樣的 freeware、shareware,後來變成開發網路服務、網路應用,到現在戰場換成的 iPhone、 Android手機,正在發生的事情還有平板電腦,未來可預期的可能還有各式各樣的硬體裝置也會持續有所創新,例如近10年來不斷有廠商在喊的智慧家庭、智慧家電的議題,到了這個年代變成了雲端智慧家庭,甚至現在連雲端醫療都出現了。

前陣子 Netscape 共同創辦人 Marc Andreessen 投書華爾街日報,為什麼軟體業正在吃掉全世界?,裡面提到:

愈來愈多大企業和重要產業仰賴軟體運作、推動網路服務,電影業、農業及國防業等都是如此。許多矽谷新創業者正從中受惠,持續湧入並顛覆既有的產業架構。

安德森預期,未來十年軟體將改革更多產業,而矽谷企業將扮演要角,原因除了協助產業轉型的軟體技術出現,還包括智慧手機普及提高了網際網路使用率,以及創立跨國軟體公司的成本因程式設計工具和網路服務漸臻成熟而降低

軟體產業顛覆既有商業模式並持續創新早已不是新鮮事,但是這個年代更加有趣的是你我擁有了更好的武器,而且是各式各樣的武器,包括:

  • 更普及的網路與人人都有的電腦、手機(好吧,應該說是在某些國家、地區)
  • 更好的軟體開發工具,包括成熟的語言、技術、框架、函式庫、版本控制工具、虛擬化技術、部署工具,以及各式各樣可以協助我們開發出更好用的軟體的經驗、工具與網路服務

所以,儘管對於軟體開發者來說,大家在做的事情一直都很類似,但是如今有了新的戰場、新的舞台,這樣的過程,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可以著眼的機會與意義。

1. 新的通路

現在要讓你我口袋中的手機擁有全世界幾乎可以說是一件非常輕鬆的事情了,尤其Apple搞了App Store出來之後,將軟體市集、軟體安裝、軟體管理這些本來非常複雜的事情給簡化了,人們普遍對於安裝 Apps 這件事情有了更高的接受度,這件事情變得跟去 7-11 購物一樣簡單,而且成本極低,想要買到一個好用的簡報軟體只需要 9.99 美金。

新的通路不僅對於軟體開發商有顯著的意義,對於某些內容供應商、出版商也非常有意義,新的通路不僅多了一個戰場,或許也多了一個跟過去非常不一樣的機會。舉例來說,iPad、Kindle上的電子書閱讀體驗其實不差(或說肯定會越來越好),電子通路的庫存、物流成本,相對於傳統實體通路來說都是相對低廉的(例如網路頻寬的成本,是可以轉嫁給平台商的),再者,電子媒體的特色在於可以設計出比較高的互動性,特別適用於某些型態的內容,或是利用電子書apps的廣告、in-app purchase等方式來建立其他獲利方式、加值服務也都是不錯的招數。

此外,以目前主要的軟體市集來說,營運商的政策對於抵制盜版來說肯定也會發揮某些作用(至於能發揮多少作用,就看人性了,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但我可以說我的 iPhone、iPad 2 都是沒有破解的。)

2. 無所不在的行動生活

過去曾有 Ubiquitous Computing 一詞,不斷的出現在許多學術論文上,產業界也有許多業者號稱自己要做無所不在的網路服務,在台灣也曾經有 e-Taiwan、m-Taiwan、u-Taiwan 的相關計畫出現(electronic、mobile、ubiquitous,相關連結請看發展優質網路社會,現在更高級了,叫做i-Taiwan愛呆丸智慧台灣),這個段落小標算是套用一下這個老梗來用XD

延續前一點,現在不僅是通路更為強大,同時,無所不在、隨時連網的行動生活幾乎就已經在你我身上發生了,儘管網路吃到飽的費率還是有點貴,但比起多年前智慧型手機開始流行時,我們可以發現這個年代的某些現象真是不可思議(我雖然不是天龍人,但我住在天龍國,所以觀察樣本可能有點偏頗):

  • 手上拿智慧型手機似乎是一種流行指標(無論是iPhone或Android手機),你可以發現東區、西門町的許多小店裡,都有賣兩大系列的智慧型手機的各種配件、週邊以及飾品,這我覺得真是不可思議。
  • 在捷運上、公車上、馬路邊,你一定可以持續的看到有智慧型手機出現
  • 許多人在思考下一支手機要換什麼的時候,幾乎都考慮要換智慧型手機了,就算自己沒有考慮要換智慧型手機,身邊也幾乎都會有朋友強烈建議要用智慧型手機

再從使用習慣來說,智慧型手機也確實開始讓人們對於手機的看法變得不一樣了:

  • 傳簡訊不再是利用傳統的SMS、MMS,利用What’s App、Kakao Talk這類號稱免費傳簡訊、群組聊天的App,一方面可以省下簡訊費用,另一方面也換得更強大的功能(甚至連Apple下一代iOS也內建的iMessage直接提供大家這類功能)
  • 傳統的語音信箱也出現相對應的替代品
  • 連打電話也出現替代品了(參考Viber讓你用3G或Wi-fi打免費電話,電信業者的惡夢?一文)
  • 查餐廳資訊、查地圖、存放旅遊景點資訊、相機、相片後製、社群應用等

各種生活中的需求、小細節漸漸的被各式各樣的apps所滿足、強化,於是設計Apps的關鍵之一,現在都被大家掛在嘴邊講,就是 User Experience(用戶體驗、使用者體驗)。

使用者們對於各式各樣的apps接受度漸漸提高,在所謂無所不在的行動生活中找到機會,我認為有幾個值得思考的重點:

  • 無所不在,意味著隨處可以監控(回傳位置或其他任何資訊)、隨處可以提醒隨處可以查詢
  • 善用手機的各種感測器,尤其是GPS定位裝置
  • 有時候關鍵不在於點子獨特,而是比較好用,抓到設計手機Apps的關鍵,例如是介面設計、體驗設計,如何在面積有限、按鍵有限的條件下設計出好用的apps,會讓你在眾多同類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3. (1+2) 新的軟體應用模式

延續第一點、第二點,我認為所謂App熱潮,重點不只是所謂的手機Apps本身,舉例來說:

  • 蘋果公司在2010年的WWDC說要讓手機、平板上的使用體驗、生態系「Back to the Mac」 ,這意味著蘋果要讓大家不只是在手機、平板上搞Apps,接下來要在桌機、筆記型電腦上也玩這招。蘋果目前最新版的作業系統Mac OS X Lion已經融入了許多手勢操控介面與Apps相關的介面了,簡單來說,早年就押寶在iOS開發上的公司、開發者,恭喜你,押對寶了,你接下來將會有更大的戰場可以發揮。
  • App熱潮帶來的是另外一個傳遞資訊、查詢資訊的管道。舉例來說,過去你可能想要建立一個記帳、個人理財的網站,但是最大的問題在於其實人們的惰性、記性會讓這個網站的使用率明顯下滑,如今有了隨處連網的手機,你應該思考的是利用手機記帳、利用網站查詢。(同一個服務、有不同的用戶端,Web Services + Web client + Mobile client)

所以,硬要說這是什麼「新的」軟體應用模式,其實也不新了。

我認為要看潛藏在背後的機會,其中特別值得發展的方向應該會是所謂的O2O(Online to Offline,詳見O2O,電子商務的下一場大戰已經悄然展開一文)。

手機隨時連網、隨處可上網以及強大的運算能力等種種特性,非常適合拿來實現過去幾年來網路創業家一直無法達成的虛實整合的理想,很多情境在實體整合或是有即時查詢、傳輸需求,在過去的時空背景其實是不被允許的,如今我們擁有了強大的虛擬通路、有了更低廉的連線成本、有了更高的手機應用接受度、有了更多可以被善加利用的資訊、有了手機本身就已經非常強大的運算能力,各式各樣的情境我相信將會更容易的被滿足。

所以,App熱潮,究竟是誰的機會?

App 熱潮,儘管這是個可能即將泡沫化的用語,但仔細思考背後所能創造的價值、商業利益,我個人是非常看好接下來的發展的(但,嚴格來說,我看好的是軟體產業,這中間包括了Web、Mobile等),呼應本系列文來回答誰有機會的話,我認為以下角色是非常可以發揮的:

  1. 技術創業者的機會

    身為技術創業者,其實我認為在這個年代真的是非常幸福,而且你最好也有些創意,因為通常這樣你就不一定要找到非技術背景的合作夥伴了。技術方面,倘若你想押寶,iOS與Android選邊站吧!我認為除非你有足夠的時間、足夠的人力,否則要通吃,應該是不容易的。你最好有個很不錯的Web技術夥伴,一起開發出一個好用的網路服務,同時有 Mobile Apps 來讓你們的網路服務有機會被更多人使用、使用的頻率更高。像 inside 的 Richard 或是Lawrence(我本人),我們都是屬於擁有技術能力,並且正在努力打造可以為人們創造價值的服務。

  2. 有創意、擁有強大執行力、富有資源整合能力者的機會

    倘若你並非技術背景,又沒有想要半路出家、學寫程式,那我建議你最好可以找到可以信任、可以合作的技術創業者,除了一起創業之外,你最好能幫技術夥伴打點許多方面的問題,包括找到錢、搞定財務問題與總務問題、幫忙把服務的各種細節勾勒出來、幫忙把一切無聊的行政流程搞定、把客戶找到,反正所有技術夥伴沒辦法做、不想做的事情,你應該都要做,讓技術夥伴專注在服務的開發上,你負責整合各種資源、提供各種創意。像 inside 的 StingFox 都是這類的狠角色。

  3. 擁有充足資源者的機會

    (inside 沒有這樣的人,歡迎你來為我們扮演這樣的角色XD)

    這一類人說穿了就是有錢、有足夠的各類資源、看好這個產業而且知道這個產業裡面的服務或各種玩意兒應該怎麼賺錢,你除了應該要挹注足夠的資源,讓第一種、第二種人爽之外,你應該還要有足夠的能力、人脈把服務、團隊或公司給賣出去。

    很多人以為光是有錢就夠了,我認為那是不對的,因為雖然台灣的窮人很多,但有錢人也不少,要找到有錢人其實並不困難,但是要有sense、要肯給、眼光要對,其實並不容易。

    前陣子我認識一位前輩, 過去的經驗其實是做Flash RAM的,但是後來因為看到需求、機會,跨足到網路行銷、廣告領域,最近還在努力找人、建立團隊準備打造一個網路服務,從跟他聊天的過程中可以發現,他就是屬於擁有充足的資源、對於網路產業的認知非常足夠、過去也曾經有把公司賣掉的實際經驗,更重要的是,他會跟夥伴們說:「錢的事情你們不用擔心,我會把錢找到的!你們專心把服務做好就對了!」我認為這種已經是最低標準了,如果你要找天使或合作夥伴,這類型應該是最基本的。

談了很多個人看法,很主觀,但就是拋磚引玉,希望各位可以多多指教。歡迎你也投稿或留言與 insiders 以及我們的讀者群們分享你的看法,投稿信箱請寄: hello@inside.com.tw,我個人的 twitter 帳號是 @deduce,也歡迎與我在 Twitter 上交流。

最後想要分享個小故事:我還記得幾年前聽創業前輩 tempo 的一場演講,提到 WordPress 創辦人 Matt Mullenweg 講過的一句話:

Never forget how lucky you are – and dont waste it.

完整的前後文,大致上是說「別忘了你是多麼的幸運,可以生在這個網路蓬勃發展的年代」,tempo 前輩當時藉由這句話鼓勵在場的聽眾們也要把握機會、及早創業,尤其是自己有一些技術能力的人,更要致力於技術創業

共勉之。